掌上邦-全媒体时代下的流量矩阵

侨民与移民书信:跨国家书,纸短情长

侨民与移民书信:跨国家书,纸短情长

来源:掌上出版 • 发布 作者:戴欣倍 • 特约撰稿人 时间:2022-05-26 点击量:9681

《亲爱的中国——移民书信与侨汇(1820—1980)》

〔英〕班国瑞、刘宏  著;贾俊英  译;张慧梅  审校

东方出版中心  2022年出版发行


近日在看由英国学者班国瑞与历史学家刘宏合著的《亲爱的中国:移民书信与侨汇(1820—1980)》一书。这是一部深入研究“侨批”和“侨批”贸易的起源、结构、特点与运作的通史类著作,作者讲述了这种制度化的机制和跨国家的政策是如何帮助那些背井离乡、四海为家的家庭生存、发展的,它的出版触发了那些与侨批相关的历史回忆。


 

侨批


何谓侨批?这里的“侨”泛指海外华侨华人,“批”在闽南、潮汕等地区的方言中是对书信的称呼。侨批是指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寄回侨乡,附带家书或留言的汇款。这些长短不一的书信,或报平安,或问家事,或安排汇款的使用等,由此,侨汇与书信被统称为“侨批”。国内的亲人收到汇款和家书后,往往会寄出“回批”,作为对收到汇款的确认并表达简单的叮嘱。

 

侨批是华侨移民史、创业史及广大侨胞对所在国和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贡献的历史见证,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本书取名“亲爱的中国”正是表达了华侨华人对家乡的渴望。班国瑞与刘宏以侨批文献(家书)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给侨批赋予一个很高的历史价值,这是本书的最大特色,也是超越过去同类型华侨汇款研究的一个突破点。两位专家查阅了迄今为止所出版的有关侨批的大量藏书和中文资料,并重新分析了它们在华人移民史上的重要意义,这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

 

侨批的价值不言而喻,承载了无数华侨华人的近现代历史记忆,真实地记录了这些海外华侨华人在聚居地的日常生活,见证了他们在居住国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领域发挥的历史作用。中国有大量的侨批被保存于私人收藏和公开档案中,还有一些散落于民间的侨眷家中,这些侨批曾在特定历史时期维系了中国侨乡与海外侨居地的联系。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一封封侨批蕴含着海外侨胞对祖国、故里和亲人的一片深情,昭示着他们对家乡、骨肉的责任感。从这些跨国家书中能感受到华侨华人强烈的家国情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1932年,新加坡的宋佳锐在写给澄海父母的信中写道:“须欲听儿之言,至切至切。儿见信中言及吾叔两足移行不开,儿闻之十分念耳。吾叔年老须欲保重,免儿在外忧虑也。” 简短的问候寄托着浓浓的思念之情。

 

1940年,泰国的曾宝发在给图濠乡的儿子从良的信中写道:“各项费用尚应格外节俭,家庭诸事,又更尽力相帮,不要游手好闲。无论何事,对于家里有益的,都可落力去做,才算是个人才,对得住天地,对得住父母,对得住自己。”字里行间散发着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和叮嘱。

 

1946年,泰国的黄文彬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十载抗战,敌人倒戈,同盟胜利,我海内外同胞无不欢喜若狂,希望从此可以安居乐业。”赤子丹心,其诚可鉴。

 

1948年,马来亚的陈应传在写给妹妹、妹夫的信中,对自己学会了摄影技术表示欣喜:“余现下对于摄影一门,有相当研究,近日代人拍取登记相。他日若有机会或欲招友人开摄影馆。能否成就,候有成功之日,再行告慰。”只言片语,对家庭的承诺可见一斑。

 

对长辈尊崇的价值观是现代社会中的个人主义所缺乏的,这些跨国书信中往往带着浓烈、真挚的感情,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些使它成为了解近现代中国崛起的传统根源的原始资料。比如,1974年,新加坡的黄作述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母亲大人尊前启者,接到来回批,内详悉一切。得知大人身体健康,儿之慰也。今因母亲寿辰日在即,儿、媳寄去银项以作母亲寿旦之喜。到时亲戚等有往贺者,母亲须以佳餐厚待,方免有失亲情。”又如,1951年,泰国的肖俊波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春天来临,万象更新,大地已充满了新的口号。祖国经济正向光明基础之路迈进,一切家乡事都跟着实践。”……在侨批的故事里,家、城、国无论是重大变迁还是细微变化,都牵动着海外游子赤诚的中国心,都留存着浓厚的家国情怀。

 

侨批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于2013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这本书除了重视侨批文献资料的解读以外,另一重点是从全球视角来看待“侨批”体系,并意识到它的不同寻常之处。两位专家对华侨家书进行了比较分析,深入浅出,层层剥茧。该书提出的“书信体”分析使我们更为深刻地了解了侨批的历史意义,这些将汇款和书信合而为一的特殊载体记录了在世界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的中国侨民的变化历史。班国瑞和刘宏不仅全面描述了侨批及其与华南地区侨乡慈善事业之间的关系,还提供了与其他国际移民经验的启发性比较,并以一种全球视野去审视侨批的价值。这些资料对我们维持华侨与侨乡的往来,促进语言、文化、传统等包括在内的地方文化跨区域的往来,推动跨区域商业、金融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