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邦-全媒体时代下的流量矩阵

“元图像:图像及理论话语”在北京OCAT研究中心拉开帷幕

“元图像:图像及理论话语”在北京OCAT研究中心拉开帷幕

来源:本站 作者:guest 时间:2021-02-26 点击量:937

讲座现场

2018年9月6日,OCAT年度讲座“元图像:图像及理论话语”在北京OCAT研究中心拉开帷幕。本次讲座主讲人是W•J•T•米切尔教授,讲座共分为“图像学3.0:当下的图像理论”、“关于面孔”和“行星的疯癫:愚人船全球化”三个部分。

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巫鸿致辞

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巫鸿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OCAT的年度讲座邀请美术史界、艺术理论、视觉研究、媒体研究的学者到中国来进行深度交流、讨论。中国能够作为知识生产的地点,成为学者思考、写书的基地,从而把国外的写作与中国的接受时间差缩短。

W•J•T•米切尔教授演讲

W•J•T•米切尔教授自1977年起在芝加哥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与艺术史系任教至今,被评为芝大盖罗德•多奈利杰出贡献讲座教授(Gaylord Donnelley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曾三次在汇集了欧美诸多一流批评理论家的“批评理论学院”讲学。从1978年来担任《批评探索》(Critical Inquiry)杂志主编。2017年,米切尔教授入选美国文理学院,晋身为美国院士级学者。作为当代西方著名学者、艺术批评家和理论家,米切尔教授的研究领域为18世纪至今的文学、视觉艺术、媒介历史与理论,尤其致力于探索文化与图像学中视觉表征和语言再现之间的关系。

1992年发表于《艺术论坛》的《图像转向》一文中,米切尔肯定了理查德•罗蒂所归纳的“语言学转向”的重要性,并前瞻性地指出,我们需要某种与其相类似的“图像转向”,可谓是英美学界最早提出应以图像导向的方式推进人文学科研究的学者之一。在随后出版的《图像理论》(Picture Theory)(1994)一书中,米切尔对此予以了详细论述,也正是在这本专著中,米切尔阐释了著名的“元图像”(metapictures)理论。与1986年出版的专著《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Iconology: Image, Text, Ideolog)和2005年出版的文集《图像何求:形象的生命与爱》(What do Pictures Want? The Lives and Loves of Images)一起,它们共同构筑了米切尔图像理论与视觉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除了这三本理论力作,米切尔的其他著作还涉及了文学、媒介美学、流行文化、社会-政治问题中的视觉形象等多个领域和议题。

OCAT研究中心年度公众项目负责人康翀发言

米切尔教授谈到,“如同吉尔•德勒兹在《意义的逻辑》艺术中提到‘哲学应当要连接图像’,哲学的理论化不代表抽象化,我一直以来的目的是想让哲学变得更真实,更实质性,而不是完全脱离图像。我们应该要把图像作为哲学的工具和理论的工具。”

图像到底是什么?图像跟文字的关系是什么?图像是怎么传播的?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它们是如何获得意义的?它们到底想要什么?图片如何改变其社会和科技形式?图片在阐释并纪念历史事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理解图像的历史是怎样的?我们渴望建立图像科学,一个重要的、历史的图像学。

首先,在任何一个历史时刻,图片的故事就是人们聚集的故事。最早也许可以追溯至柏拉图的洞穴。我们不能看到他们所看到的,我们看着他们在观看这个图像,因此这就是“元图像”。这是图像的原始场景,通常是相似的集会。相对于一个人看着一件东西,图像更是由许多人一起、从各个角度观看的东西,被赋予不同的情感和阐释。此外,宗教仪式上也有很多的图像,我们聚集在赋有神性的偶像周边,充满了神秘感。或者,这种集会可能是全国性的,也可能是学术性的、科学的。

讲座现场

我们为什么要制造图片呢?是为了保存事物,我们希望去记住,保留住我们本来可能丢失的东西。所以图像来自何处?回答是爱和不丢失的欲望。其实很多当代图像的动机也来源于此,从1950年代美国开始,一个新的行业——广告业面世了。广告的目的就是创造欲望,让你想要某件东西。图像无处不在,从商标到视觉感知的元图像,例如鸭兔图、花瓶与人脸,图片因你的视角而改变。这揭示了图片的本质是双面性的、扩展性的,图片拒绝明确告诉你它在或不在。图片复制了世界,同时创造了另一个世界。我们可以把图像想象成人类的感知蝴蝶,从一个媒介飞到另一个,从文字到图画、摄影。图片能够停下来永存,许多图片能超过人类的生命,有时候又能加速创造一种情感把我们带走。图像是精神生活的根本,是想象力、梦想、幻想、记忆、预见的基础。图像将永远存在于地球上所有人类的生活中,包括有关未来各种可能性的图片,即使那时人类文明已不存在。

无论图像学(iconology)是什么,它都与偶像破坏(iconoclasm)、图像恐惧(iconophobia)挂钩。众所周知,破坏世贸大厦不是军事操作,不是去侵占领土或者国家,而是制造画面,是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总是与偶像破坏(iconoclasm)相关,公共地攻击具有象征意义的目标。这些图像不是普通的图像,而是反映图像本质的图像,也就是我所说的“元图像”。元图像的意义是抵制图像被认为是语言的被动补充这个概念。

讲座现场

“Between the figure and the text a whole series of intersection—or rather attacks launched by one against the other.”

“在图像与文字间,有一系列的碰撞,或者说是攻击,由一方向另一方发起。”

——米歇尔•福柯

当我们问自己如何思考,如何产生梦、幻想和记忆?回答总是文字或者图像,它们是两个不可缩减的个体。因此在福柯的构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平行结构中,索绪尔这个知名的图表问了语言自身是什么这个问题。索绪尔的回答很矛盾,他说语言并不都是文字,还有许多其他方面,构成它的是所指与能指。而人类将所指与能指连接起来。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认为,图像(icons)、标志(indices)和象征(symbols)组成了符号。索绪尔的图像中,第三者是图表本身,是箭头、椭圆形和所指与能指之间的分割线。图像与文字在当代社会同等重要,而声音、触觉和具体化的方式是我们自身,是所指与能指的汇合点。媒介有且仅有三种,图片、声音和文字。

由米切尔教授策展的2018OCAT年度展览“元图像”于9月9日在北京OCAT研究中心揭幕,展览将持续至12月30日。

OCAT研究中心学术总监郭伟其发言

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巫鸿与W•J•T•米切尔教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