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邦-全媒体时代下的流量矩阵

掌上艺术 • 专访对话 | 陈啟恒:邂逅兰花,打开人与自然的生态圈

掌上艺术 • 专访对话 | 陈啟恒:邂逅兰花,打开人与自然的生态圈

来源:掌上艺术 • 原创发布 作者:石皓 • 新媒体中心主编 时间:2025-03-13 点击量:8870

陈啟恒,是一个擅长跨媒体创作的观念艺术家。在他的思考下,以植物生态,与身体意象构成了独特的表达路径。他以兰花为核心的创作项目,巧妙融合文化研究、观念表达与身体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自然与社会相融的艺术生态圈。此次深度访谈,恰似一把钥匙,助力我们解锁他的创作密码,洞悉其艺术追求,为把握当代艺术的发展脉搏提供全新维度。




——


掌上艺术&陈啟恒


艺术深圳Petitree展览现场

福田会展中心, 深圳。2024



1


掌上艺术:能为我们讲述一下您踏上艺术创作道路的缘起,以及从何时开启正规艺术创作征程的吗?



陈啟恒:


2010 年,我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开启了艺术探索的大门。雕塑系的学习经历,犹如为我搭建了一座坚实的艺术基石,使我对造型的精准把握、空间的多元理解有了深刻感悟。本科毕业后,我选择前往英国深造。在英国,我接触到了更为丰富多元的艺术理念与创作手法,艺术视野得到极大拓展。不过,彼时在英国求学期间,我在艺术创作的方向上仍处于探索阶段。直至从英国毕业一年后,我才逐渐明晰自己在艺术领域想要传达的声音,找准创作表达的方向。回顾在学校的时光,老师更多引导我们研习传统艺术语言,虽收获颇丰,但我也意识到,这些内容与自我的连接稍显薄弱。我深刻认识到,艺术创作需先深刻洞察自我,唯有如此,才能向观众传递真挚情感,引起共情。



新加坡考察




2


掌上艺术:您的作品似乎涵盖多种形式,能具体讲讲它属于哪类,以及您的创作主要围绕哪些方面展开吗?



陈啟恒:


我的创作整体可归类于视觉艺术范畴,其中既有动态的呈现,也有静态的表达,但核心更倾向于观念层面的艺术表达。以 2020 年启动的兰花项目为例,这一项目已持续约四年之久。我在新加坡期间,留意到兰花在当地公共空间极为常见,这与国内兰花既常见又不那么随处可见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在国内,兰花被赋予深厚文化内涵,素有 “空谷幽兰”“君子之花” 的美誉。而在新加坡,兰花以其文化和观赏价值获得公共展现的最大化,原有的独特性有所淡化。这促使我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对兰花的认知,我认为东方文化视角下的兰花,更契合其在自然界的真实本质。基于此,我创作了一系列作品,旨在回应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关于兰花的范式。





3


掌上艺术:在兰花主题的创作里,您为何选择将身体语言融入其中呢?

《兰花如何思考:成为兰》截帧图像


陈啟恒:


在开展这一系列创作之前,我制作了一部名为《兰花如何思考:成为兰》的实验纪录片式影像作品。其中提出一个关键概念,即人类是否能够像兰花一样,突破社会文化空间中那些无形的规训,实现身份的多样化存在。兰花在自然界形态丰富多样,部分品种甚至模仿昆虫或人类形态,其繁衍依赖与其他物种的交互,这与人类社会对个体身份的固有认知大相径庭。在此次影像创作中,通过扮演兰花形象与自然空间中的兰花互动,借此隐喻兰花在自然界跨物种的关系,进而打破了人与自然认知边界,让人们认识到人的身体与植物兰花,除了文化意象外,还有另一个观念点可以关注,即人与兰花从身体内部来看,都是一个文化生态世界,并非单一维度的主题,而是具有丰富多元性。



4


掌上艺术:在您的摄影作品中,兰花被精心放置在嘴、眼睛、脖子等身体部位,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寓意呢?

郑思肖的《墨兰图》


陈啟恒:


这些摄影作品中的古代兰草图像,均截取于中国传统古代文人画,像郑板桥、郑思肖等名家笔下的兰花形象。我将它们从宣纸的原有语境中提取出来,以纹身的形式呈现在人的身体上。我期望借此引发思考:在当下语境中,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君子兰被赋予了怎样全新的内涵。通常,人们看到传统绘画中的兰花,便会联想到君子,却很少深入探究君子究竟代表何种身份,以及什么样的人可被称作君子。



《君子》系列攝影之《 lán》

藝術微喷,2024


我的作品更多聚焦于自然界中的跨物种互动以及生物多样性,致力于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当谈及人与自然一体时,人们往往以人类中心视角看待自然,然而在自然界中,物种间相互关联、彼此纠缠已经是一个事实。现代科学已证实,人体内部结构亦是一个生态圈,诸多生理现象不受自身意志控制。




5


掌上艺术:在您的创作实践中,摄影作品和影像作品呈现出怎样的关系,您又是如何将它们巧妙融合的呢?

《君子》系列攝影

藝術微喷,2024


陈啟恒:


这是一个在持续实践中逐步探索的过程。以兰花项目为例,起初开展兰花议题创作时,思路较为发散,缺乏核心要点。随着时间推移与经验积累,我渐渐梳理出内在逻辑。摄影只是一种表达观念的媒介,其定义丰富多样,我将自己的摄影作品归为观念摄影一类。但实际上,类别划分并非关键所在,重要的是借助作品为大众营造一个针对特定议题展开讨论的空间。当代艺术是一种综合媒介表现的艺术形式,可以依据想要探讨的议题,灵活选择最为适宜的媒介。在我的项目中,摄影与影像相互补充,共同构建起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引导观众深入思考艺术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等多层面的关系 。





END

新媒体中心主编 / 石皓

校对 / 肖子芹 | 版式设计 / 李雪凝

掌上艺术新媒体团队制作

商务合作请联系:15201159051(同微信)


添加微信好友

“掌上艺术”合作咨询


扫码关注

“掌上艺术”公众号


扫码关注

“掌上艺术”PC端/手机端